“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研讨会暨第十四期东吴智库学者沙龙成功举办

118日,由苏州大学东吴智库主办的“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研讨会暨第十四期东吴智库学者沙龙在临湖镇柳舍村成功举办。

本次沙龙邀请了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处陈文忠处长,国家级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叶超教授,苏州友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谷隽鸿,苏州科技大学陈俊梁教授,西浦智库主任宋瑜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夏永祥教授韩坚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建洪教授叶继红教授,社会学院副院长、宋言奇教授,苏州日报社记者马玉林等专家学者进行分享和交流。沙龙由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教授主持。


本期东吴智库学者沙龙首次从校园内搬到了校园外,从会议室里走到了田间地头。与会专家首先实地调研参观了临湖镇柳舍村,考察和了解了柳舍村在美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现代民宿打造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效。随后,与会专家就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对接的路径、方法、方式等展开研讨座谈。


谷隽鸿回顾了柳舍村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从选址、招商、运营等多个方面概括了“柳舍模式”,也提出了民宿运营中存在的诸如“用工难”、行业标准化等共性问题。陈文忠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角度,认为城乡融合的关键是要素融合,产权、资本、人气可能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原因,并从苏州实践出发提出了未来改革方向。叶超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保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城乡融合的主要制度因素,其中土地制度是核心。随后,他从国家战略叠加和地理区位优势、经营者模式和土地产权归属改革、自然空间与社会空间的营造和建设、流动性社会下“乡情”的建构、城乡融合下的治理模式创新等五个方面,总结并提炼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陈俊梁认为,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整体上是一以贯之并不断升华的过程,并从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改革、家庭农场建设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宋瑜主要从浙江省农村的发展实践出发,从民宿业职业培训和电子商务开展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夏永祥认为,推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需要动员依靠政府、社会资本、集体和农民等四个方面的力量。黄建洪从资本逻辑、权益逻辑、自治逻辑三重逻辑着手,提出在新的背景下如何重建和平衡城乡关系。宋言奇从协商民主的角度,结合协商民主“三要素”即谁来协商、协商什么、怎么协商,探索城乡治理格局。叶继红提出村企合作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溢出效应,比如创业带动就业、农民市民化、社会性福利、提升社区环境等等。韩坚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乡村发展模式,提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不能“全国一盘棋”,应当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马玉林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提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推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最后,段进军院长对本次沙龙做了总结。他认为,推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其本质就是在流动的空间中构建“新乡土”,这必然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最终发展为“城乡中国”,实现城乡之间的再平衡,将帮助我们在现代后工业社会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东吴智库、人文社会科学处)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