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背景下的对外传播国际高峰论坛举行

      1116-18日,由苏州大学主办,传媒学院承办的大变局背景下的对外传播国际高峰论坛顺利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传播机构、社会组织等70多名专家学者,对我国当前对外传播的复杂形势、存在问题以及优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就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传播的策略与路径、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和话语体系构建等主题,展开研讨交流。论坛开幕式由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宁正法主持。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总台长、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陆玉方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常年生活在苏州的外国人有7万多,要将苏州建设成国际大都市、让苏州形象跃然纸上,就要不断研究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方式、策略、手段,讲好中国故事、江苏故事,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标指出,当前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变局,需要加大对全球各国人文、社会历史的研究,也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扬弃、宣传,在尊重他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寻找国家之间协同进步的交叉点,文化交流的共鸣点,文明包容的复建点。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主持了论坛的主题发言环节。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指出,在“一带一路”话题的传播中,要软化“话语刚度”,采用“共情传播”。昆山杜克大学海外部主任费嘉炯(Andrew Field)以流利的中英文双语,介绍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博物馆化、商业化、中产阶级化、全球化”操作,提醒苏州避免“走弯路”。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非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张艳秋,指出当前中非传播中取得的经验,也澄清了相关误区。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胡键、西交利物浦大学影视系系主任霍尔格·布瑞尔、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研究员王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涛、西交利物浦大学媒体与传播系马克·林特等专家学者也作了发言。专家建议,应以建构性新闻为理念来重新阐释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摘去积极报道的简单化标签,打破西方新闻学的主导格局,建构学术命运共同体

      本次论坛还组织了分组讨论等环节,一批学者通过对国际视频传播机制、话语建构、身体传播等鲜活话题的探讨,为对外传播研究引燃了新的思想火花。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指出,继去年以外部环境复杂化形势下的对外传播”为题举办国际传播高峰论坛之后,今年的论坛进一步聚焦文明互鉴、理念互通、符号互动。作为江苏省宣传部、苏州市委宣传部和苏州大学共建的传媒学院,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将不断提高在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中的“方面军”作用。

       

(传媒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