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让儿科人才满天下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人才培养纪实

今年是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建院60周年,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广大儿院的教师将弘扬新时代的教学精神,为培养优秀的儿科医学人才而不断努力。

儿童医院(儿科临床医学院)在岁月中传承坚守,在困境中突破创新,用自己的“遂园模式”先后培养了儿科方向本科生821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21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8名,还有各类规培学员、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甚至海外留学生等。医院为江苏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儿科人才,为中国的儿科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儿科教学的“百万工程”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儿科专业教学的医院之一,19611115日,苏州医学院成立儿科系,任命当时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陈务民为儿科系主任,而他也是儿科权威参考用书《实用儿科学》第一版的副主编。此后将近60个年头,虽然儿科学系经过多次撤立、重组,行政建制也几经变迁,但儿科的教学工作一直稳步前进。

1984年,学院被批准为儿科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起,医院开始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收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本科生,1992年被评为急救医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被批准为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由于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2008年和2009年,苏州大学和其他高校都停止了儿科专业的招生。没有儿科专业学生,儿科的师资队伍很容易就在医疗任务繁重的工作中削弱甚至消失。而最为严重的是社会上儿科医生本就不足,如果再断档,那么老百姓将面临“求医无门、无医可医”的局面。

在医疗责任、社会责任的双重压力下,当时的党政领导班子多次召开教学专项会议,商议如何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培养一部分儿科方向的医学生。20123月的一个雨夜,儿科临床医学院院长王晓东带领当时一批教学骨干来到独墅湖校区,对当时大二的2010级临床专业的学生进行现场宣讲,跟他们讲解儿科的发展和前景,以及儿科专业在考研和就业时的种种优势,并对同学们的各种疑问进行了耐心的解答,还对学生家长发放了“儿科医生告家长书”来打消家长们的疑虑。经过反复动员和解释,学校最终成功从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分流22名学生,他们也是在国家停止儿科专业招生后的第一届自主分流招生的“2010级儿科学课程组”。这在当时是全国仅有的为数不多培养儿科方向本科生的单位之一。在此之后,共有5143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选择了儿科方向。


为了让学生们方便接触临床,医院租赁了医院对面的亨得利宾馆作为本科生的宿舍,为学生发放餐饮卡,与本院职工享受同等用餐补贴。为了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医院出资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对原临床班级前10名的同学选读儿科给予每人3000元的奖学金奖励,对第4学年学位课程在70分以上、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对第一志愿报考并录取为儿科临床医学院研究生的学生每人奖励5000元。此外,在第5年实习下点前,医院为每一位实习同学发放了带有儿院Logo的工作服,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也在临床的带教老师们眼中更具有标识性。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医院加大力度投入,近10年来,每年用于教学上的资金皆超过百万元,并逐年增长。

几年后好消息传来,在省教育厅、省卫生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成为江苏省首批恢复“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专业招生的教学单位。20159月,学院成功在江苏省内恢复招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专业新生,2016年恢复全国招生,2018年开始临床医学(儿科医学“5+3”一体化)招生。在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医院全体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坚持30年的脱产带教

1959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成立后,彭大恩教授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提倡教学和临床紧密结合,这是她从当时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带过来的教学理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她要求所有的医生“论资排辈”带教,给临床见习生、实习生上临床课。


1994年第一批儿科专业本科学生大四开始在儿童医院上理论课和开展见习实习任务起,医院近30年坚持选派内科医生进行全脱产带教,是全省仅有也是全国极少能做到的。直至今日,每一位上理论课的儿内科老师在开课之前,都要先经过脱产带教和预试讲两道“关卡”才能站在讲台上。脱产带教的实施不仅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也让年轻教师们“温故而知新”。

开展小班教学与导师制

在学生培养方面,近30年来,医院一直采用小班教学,每个班30~45名学生,由各专科带头人亲自采用中英文双语授课,定期开展各类教学讲座、病案讨论、教学查房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夯实基础。

为了让同学们尽早接触临床,提升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学院从2010级学生起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从第七学期起,为每位学生配备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导师,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结对子。通过导师制,同学们可以向老师请教一些学业上的问题,同时提前接触临床,了解儿科医生的各项流程,对儿科医生潜移默化地产生感情,从而稳定了专业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有的与老师们共同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困惑;有的同学也会就即将面临的实习、就业、考研等问题寻求意见和建议,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师生同成长。

稳定专业思想提升人文素养

为了培养“有温度的医生”,医院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和人文教育。每年的新生入学后,学院办组织开展“新生第一课”活动,带领新生们进行第一次“医学生宣誓”、第一次“教学查房”等体验,对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同时为学生们发放《儿科人文与医患沟通》一书,并安排课程教学,培养同学们的医学人文情怀。通过举办“教学活动月”系列活动,组织开展英语风采大赛、朗诵比赛、才艺展示赛、临床技能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舞台。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同学们把救死扶伤的信念深埋心中。在医院里他们责无旁贷,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需要“求医”的突发事件,他们也能挺身而出。骨科研究生徐大鹏在漆黑的夜晚,在苏州大学本部的一条小河中救了一名落水青年,直到同事看到破损的眼镜,他才说起事情的原委。研究生毕业留院工作的医生丁欣,在闹市遇到一名因车祸受重伤的男子,在没有成人抢救器械的情况下,她立即跪地对患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为抢救争取时间。这些人是众多医生、医学生中的普通一员,他们平时普普通通,但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站出来,很勇敢地说:“让一让,我是医生,让我来看看。”语言很朴素,动作很简单,但就是这些简单的凡人善举让我们再一次看到挺身而出的医者大爱,也显现了医院学生们平时训练有素、功底扎实和仁心大爱的情怀。


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近年来,医院的教学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儿科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并成为全国诸多儿科领域的骨干力量。在教学改革方面,医院有1门全国优秀通识选修课《儿童保健学精要》,3门苏州大学精品课程《小儿内科学》《儿科学》《Pediatrics》;《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的教学研究》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童保健学》,副主编、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儿科人文与医患沟通》《小儿外科学》《儿科实习手册》《新生儿学》;获得苏州大学教学成果奖6项,苏州大学教学改革课题20多项。医院拥有研究生导师6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9名;每年承担本科、研究生以及海外学生的教学任务,年招收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

儿科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儿童医院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儿科医疗事业的号召,秉承“培养卓越儿科医生”的初心,脚踏实地稳步向前,为我国的儿科教学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