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华东青年现象学国际论坛在苏召开

       55-6日,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大学东吴哲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十届华东青年现象学国际论坛:生活与世界”学术论坛在苏成功召开,来自国内外青年才俊共三十多人参加本次论坛。论坛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邢冬梅教授主持。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邢光晟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国内外青年哲学家和研究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简要回顾了苏州大学哲学系的发展历程,希望各位青年学者积极交流,积极推动我校哲学学科和专业发展。哲学学科带头人周可真教授简要介绍了苏州大学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本次论坛共设三场。第一场由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奚颖瑞主持,来自浙江大学的王俊、台湾高雄中山大学的杨婉仪和山东大学的蔡祥元分别从现象学角度谈了偶然性问题、价值的意义问题以及如何从现象学看陶渊明诗的意蕴。第二场是外文专场,由来自华侨大学的李忠伟主持,由Kristjan LaasikAndrea AltobrandoAndrea BaldiniIonut Untea等四位外籍教授发表报告。Kristjan Laasik在题为Distant Things: A Closer Look的报告中从颜色在视觉感知经验中的根本重要性讨论了夏普、胡塞尔与莱恩德克的现象学中对视觉知觉经验的看法;Andrea Altobrando在其报告Windows, Cellars, and the (Il)legitimacy of the Husserlian Monad 中提出了形而上学意味浓厚的“单子”这一概念能否在现象学框架下使用的问题,并论证了胡塞尔对于单子论的改进;Andrea BaldiniTouching the Sound: Some reflections on phenomenology of hearing中否认日常的、物理的、技术的和传统形而上学的对声音的庞杂解释,尝试用现象学方法描述声音的本性;Ionut Untea的题为Intentionality, the Body and the Flesh of the World的报告则认为,作为文化产物的“客体”与“身体”对人类公共生活本体论已进行了很多讨论,同时提出了在文化与自然之间的一些问题,即梅洛-庞蒂现象学视野中的肉体和直觉与马里翁“反-直观”的自然都表现出人类的敬畏感。第三场是由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高等研究院的马迎辉教授主持,山东社科院尚文华教授、苏州大学吴忠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张浩军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王嘉新教授分别做了题为《论实际生活经验的原初发生——一种宗教哲学的分析视角》、《“无意识结构”与结构人类学的“主体性”》、《精神科学的奠基之路:从描述心理学到生活世界》和《实践先于理论?——反思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中的“寻视”概念》的精彩报告。报告都紧扣现象学当中一些最基础和核心的主题,引发了各位与会学者们的积极提问和热烈讨论。

    

在总结会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主任吴忠伟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年轻的参会群体给本次论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和直接深入的思想交流。每一位参会者都充分地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真正的哲学精神,也真正彰显了“回到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精神。他希望“华东青年现象学”能继续坚持办下去,为我国的现象学研究继续贡献自己的积极力量。

据悉,“华东青年现象学论坛”是由华东几所高校的青年学者发起、以东南沿海高校的哲学系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活动。该论坛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召开十届。自论坛举办以来影响力逐渐扩大,吸引了海内外众多青年学者的积极关注。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